《不看漫畫的你,也得知道的類漫畫編年史》
- COMIC
漫畫的刻板印象
漫畫是一種文化的產物,也是次文化的代名詞
次文化一詞本身是中立性的,但其中含有『次』這個關鍵字
以及內容多半從較為負面、寫實的立場創作,久而久之形成了『不良讀物』的負面標籤
若從政府的角度切入,漫畫內容像是在挑戰權威,帶著在法律邊緣試探遊走的意味
從教育機構和家長的角度出發,漫畫理應是被禁止或是管控的消費商品
對於心靈尚未成熟的年輕學子來說,這些過於黑暗寫實的作品無法被讀者正確理解
容易淪落為青年產出不良嗜好的代罪羔羊,也是大眾為漫畫貼上負面標籤的最佳理由
在眾多官方立場的強烈共識下,漫畫終究成為了被管控,被污名化,被貼上標籤的階下囚
但是儘管如此,為什麼漫畫文化依舊沒有消失?依舊沒有被時代淘汰呢?
漫畫的真實表達
若我們轉換立場,漫畫內容又完全是另一個不同的風景
所謂的『暴力美學』,說到底,僅僅是一種壓力的釋放,最大的重點來自於寫實的故事內容
對於那些不善於表達的人們來說,漫畫的劇情在某種程度上放大了現實的格局,更是映襯了普遍勞動階層的艱辛歷程和最真實的心理狀態,他們可以把任何一個場景代入至生活中,甚至可以從角色的某些選擇、行為得到啟發,那或許就是該讀者的人生轉捩點,一部漫畫,一個章節,一個角色,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
這是漫畫被貼上負面標籤的理由,卻也是漫畫不會從這世界消失反倒激發了人們想創作和閱讀的原因。
我們如何用客觀的角度檢視一部作品?
當你拿起漫畫準備閱讀時,我們可以試著用以下3點去理解該作品
1.時代背景、2.訴諸對象、3.替誰發聲
第1點
『時代背景』的選擇是為了勾起讀者的共鳴,時代背景不一定得是作者生存的年代,他可以拿任何時代設定作品的背景,只要受眾對於該時代有所認知、有所連結就可以成功喚起讀者的共鳴。
拿龍虎門為例:時代背景的設定明確的選擇了香港的70年代,也正是該作者生存的年代,不但在自己最熟悉的背景下創作,受眾輪廓也顯得更為龐大精確,這時只要作者對於時代的描繪夠寫實,共鳴也將會隨之而生。
第2點
『訴諸對象』
是以受眾的立場作為故事主軸,受眾想要訴諸的對象為何?他可以是一個人,一個組織,一個情境,作者最重要的存在是為其表達,而表達的方式該如何呈現?怎麼樣表達才可以更為客觀全面,同時又能夠深植人心,這就有待作者發揮自己的創作功力了。
龍虎門的受眾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,百姓們心底最大的恐懼是惡勢力遍佈街頭,在小人得志的時代求助無門,有苦難言,正義無法被伸張,人們急欲尋找一個能代替自己訴諸的對象。
而龍虎門的問世滿足了這一切,內容的展現,繪畫的風格,劇情的編排,先遑論當時社會貼上的負面標籤,至少就替人民發聲和訴諸的這個層面來說,龍虎門都做得非常成功。
第3點
『替誰發聲』
將會是漫畫能否被眾所周知的關鍵,發聲的對象是一個人?一個族群?一個議題?都可以是創作者選擇『替誰發聲』的潛在目標,而這些潛在的目標的參與人數越龐大,也就意味著你的作品在創作完成後是否會廣泛流傳(前提是要有好的內容),而作者對於第3點的選擇,也暗示了漫畫是否能在創作完成後取得成功(若以銷售量、知名度作為成功的定義為前提)
總結
如同文章第一段所述,漫畫始終是文化的產物,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文化,有文化的地方就會有漫畫,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顛頗前行,跟著不同的時代的人一起成長進化,代替那些在過去不被主流文化認可的人們發聲,也跟著那些掙扎奮鬥的人們歷經種種挫折,最後在時間的考驗下崛起,成為現今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讀物。
我們能從漫畫中輕鬆入門歷史知識,從角色的描繪中洞察人性,從不同的故事主題中找到興趣,甚至從過去最為人詬病的黑暗寫實內容中得到啟發,這解釋了為什麼漫畫永遠不會消失。
因為漫畫是人性的延伸,是人們表達內心的揚聲器,不論它的表達方式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,漫畫內容的本質其實都是中性的,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解構剖析,用什麼心態去面對衝擊價值觀的新事物。
相信只要你用心尋找,用客觀的方法去檢視,這世界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一部漫畫能激起你的共鳴,讓你獲得啟發,當你找到了那一部改變了你的漫畫時,記得留言讓我們知道。
nspace的團隊會替你慶祝,替你感到開心
因為讓你變得更快樂,正是這篇文章被撰寫的初心
若想知道更多有關於NFT的消息,可加入nspace社群: